是人生主题,而非人生目标

我的很多职业有小成的朋友,听到我是做职业咨询的,第一个问题就是:“我该怎么做到总监?”、“我该怎么到VP(Vice President,副总)?”。

这些朋友过去的职业经历都是一部奋斗史。努力工作、学习领导模仿上司、结果思维、快速学习。他们如同一个个腰上挂着无数首级的战士,一路拼杀,其间学得各种兵器技能,逐渐成为校尉、将军,而今他们发现自己三十大几,再往上拼遇到瓶颈了。

我往往会让他们回顾一下过去,当年,你从一个助理升到主管,有多快乐,奋斗了几年从主管升到了副经理,有多快乐,之后从副经理升到了经理,有多快乐……随着他们职级的提升,他们快乐的持续时间却在减少。一旦拥有,短暂的快乐之后马上感觉无聊。

他们所谓如何升职的问题只是表面。我在之前曾经提到过“职业倦怠”的话题,这类朋友问题的本质是职业倦怠。叔本华讲过钟摆理论,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,需求没满足时是痛苦,需求满足时是无聊。职业倦怠就是掉进了钟摆。

我之前也提到了跳出钟摆的方法:找到内心源源不断的加油站,寻找内部动机。

大家无一例外的开出“做自己”的良方:你是自己的国王,聆听一下你的内心:

你是谁?你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

我承认,这种“门卫问题”对一些人确实有感觉和触动。他们在一系列问题之中受到了启发,发现了天命。但是对另外一些人却毫无感觉:大哥,我看过这类文字太多了,真的不知道怎么找?

而这个社会给我们设定的追求就特别清晰:

男人:助理、主管、经理、总监、VP、CXO、总裁、创业、投资人……

女人:助理、主管、经理、总监或总监的老婆、VP的老婆、名校毕业生的妈妈、CXO的老婆、妈妈或奶奶……

每一步都能看到明了的要求和收益,社会上一堆活生生的案例频现各个媒体,似乎每个人都在走这条清晰但狭窄的金字塔阶梯。当一个人对“门卫问题”产生审美疲劳之后,自然又会转而去追求那个社会方向。重新回到“钟摆”,继续去做“战士”。

如果真正有一些方法,来找到自己的“人生主题”呢?

首先我先要强调几个误区,这十分重要。一旦清晰了这几个误区,你可能就迅速清晰“门卫问题”的答案。

■是人生主题,而非人生目标

我在之前也提到了关于耶鲁大学所谓“人生目标实验”的考据(那个实验是杜撰,子虚乌有的)。现在社会,你很难设定一个特具体明确的一辈子目标:当企业高管,开全国连锁的店铺,拿到博士后学位,赚够1个亿,做出一个能改变世界的产品……这种一辈子的清晰目标会因为种种外在原因难以实现。

但是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“人生主题”,“主题”往往不是某个清晰的目标,不是收获什么成果,也不是实现什么结果。它往往可以描述成一个可以持续不断从事的过程。它可能很抽象比如“支持他人”,也可能很具体,比如“写作”,但都有一个特性,就是“没有结束的时刻”。人生主题就是那些“你想做的”。当发现人生主题时,别人看到后也许会很不屑,但是你内心会很坚定:这就是我的。

当我将这个概念澄清给一个朋友时,他马上就脱口而出他的人生主题是“解决问题”。“解决问题”不是目标,是一个过程。在他今后,如果看到某个机械或软件问题,他用各种手段解决了,整个过程他会十分享受,问题解决之后他也会有成就感。而且更重要的是,解决问题可以没完没了一直干到生命结束。

我在此列出一些可能的人生主题,你看到这些,也许会启发出你自己的:

解决问题,探索,经营团队,让事情好玩,支持到他人,设计产品,用文字表达,链接人与人,维护家庭,制作东西,在人群中表演,沟通影响他人……

请注意:你的人生主题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描述,它可以是多个描述的组合,比如:修理东西,并将方法分享给别人。

■人生主题不会锁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职业上

很多人会认为,我发现了我的人生主题,似乎我就能锁定特定的职业:就能确定我该做某外企的教育培训行业的行政。这非但不会让你觉得清晰,反而会更焦虑,那要是这个职业不需要那么多人呢?以后这个职业饱和了呢?这个职业门槛特别高呢?

好消息是,“人生主题”可以用在大多数行业职位和企业中。如果是“解决问题”,到IT行业做技术支持可以是典型的解决问题;在金融行业里做运营也是解决问题;在淘宝店做店长,其大部分工作同样也是解决问题;如果是“用文字表达”,当作家是典型的用文字表达,做记者也同样是,在传媒行业做编辑也同样是,如果去做旅游行业,做一个旅游体验师,还是;链接人与人,这似乎是公关行业的专利,但如果你做销售、市场,是不是大量的工作也是链接人与人,如果开咖啡厅呢?在一家社交网站做产品经理呢?这些职业都是链接人与人。

因此,当发现自己的人生主题之后,你不会感觉自己的可能性变少,反而发现可能性变多了。相比“目标”这个短期、明确、具体的概念而言,人生主题更像是一个大方向。目标只是一枝花,而人生主题却是一个花园。

■往往需要一定职业生活经历之后才能发现

我们很难在高中、大学一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人生主题,那时候谁也没有太多人生经历,一个只写过几篇作文的童鞋很难体会到“用文字表达”的享受和成就感,一个没组织过几回活动的人也很难发现自己很善于连接人脉……。这也是为何有十几年职业经历的人才会有“追求内部动机”的渴望,因为职业初期的他们往往处在模仿和追求社会价值阶段,还没到追求自我成就的程度。退一万步讲,假如一个人真的在大学时就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主题,那该恭喜,他可以照着他的人生主题来自我实现了。

当清晰了上述误区之后,发现“人生主题”的方法就变得简单了。我推荐几个有意思的“魔法”:

1.墓志铭

假如有一天,那个夜里,月朗星稀,一切安详静寂,周围响着微风的簌簌声,偶尔有蝉鸣声作和弦。衰老的你躺在床上,你很清楚自己今晚睡过去,明天就再也不能醒来,但是你知道你的墓碑上会刻着一些字,它描述了你一生所从事的事情。你因此觉得这辈子没白过,死而无憾。

这些字就是你的“人生主题”。

2.放回忆电影

如果自己的一辈子是一部电影。仔细回顾一下自己从有意识起的每一个精彩片段,在哪个片段中你感到了享受和振奋?在哪个片段中你有“高峰体验”?在哪个片段中你无所畏惧的投入自己的全部?

你会发现,藏在这些片段背后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,只要是触及了这些共同的东西,你就如同共振般有莫名的兴奋反应。如果你发现不了共同的东西,那还有一个方法来区分,就是把这个片段的内容分解,然后做删除,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部分你无法删除,一旦删除就没有感觉,而其他部分的都可以删除。

举个例子,在我给一个客户做这段体验时,她提到她最享受的是把一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弄明白,然后跟同事分享。我会让她再区分,那假如没弄太明白就跟同事分享更让你有感觉,还是弄明白、但不一定分享更让你有感觉。她说如果弄明白不分享她会觉得没感觉。而即便没弄的太明白但只要能分享她会觉得依然可以很享受。于是她就意识到:“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得”是“人生主题”。

那些无法删除的内容,总结成为一两句话,就成为了你的“人生主题”。

3.疯狂写

这是从国外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的博客中找到的,我起名叫“疯狂写”。这个方法似乎真的符合我最开始提到的有效、快、容易这三个人类都喜欢的价值。你只需要单独一个人一个小时,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“人生主题”。

(1)首先找一个完全单独的一到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。把所有可通信、上网的玩意全扔出去,然后单独在一个空间里。这一小时只属于你,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。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。当这个游戏结束以后,你的生命将发生奇迹般的变化。

(2)准备几张大的白纸,和一支笔。如果有电脑,可以打开word,新建一个空文档(注意千万别借打开电脑之由打开小游戏什么的)。

(3)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中央或者在那个空白文档最上方,写下一句话:“我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?”

(4)是的,接下来你要做的,就是回答这个问题。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。任何想法都可以,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。比如说:“赚很多钱”、“周游世界”

(5)不断地重复第4步。直到你哭出来为止(作为男人,恐怕你哭不出来,但你会激动不已,以至于有种被什么附体的感觉)。

这确实是个比较有效的方法。这是对大脑和心智的艰苦挑战,你的心力要穿越那些“虚伪追求”,从而一点点发现真实的人生。这其间你在做各种回顾,你的大脑如同过电影一般,你过往的悲伤、喜悦、无聊等各种图片和声音掠过。但是不幸的是,很多人并没有坚持写超过30分钟。他们并没有找到那让他激动不已的时刻,就放弃了。不过没关系,你有很多个能单独安排的两小时,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呗。

在你写的时候,会发现那种激动会在某个描述中出现,此时你可以回顾并圈起来,然后继续写,你会发现这种描述会一再出现并更加清晰,逐渐达到激动不已的时刻,此时,准备好纸巾,人生主题会蹦出来。

当“人生主题”清晰后,你会有种“从战士到国王”的变化。也许在生活和职场上,你依然是那个执行力强、每战必争、勇往直前的战士,同时你内心那个“国王”会一直召唤,让你抽点时间回归到自己的“王国”里,为你自己的“人生主题”建造和经营。